

10月16日晚,“打造中山特色海洋经济”社科沙龙座谈会在中山举行,座谈会上聚集了中山市发改局、市文广旅局等政府部门,翠亨新区、神湾镇等镇街代表,以及市经济研究院、高校专家学者,明阳集团、江龙船艇、斑马药业3家企业方代表参会。斑马药业董事长温晓燕博士在会上就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推动“现代渔业+生物医药”的跨界融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打造中山特色海洋经济”社科沙龙座谈会在中山举行
座谈会伊始,市发改局负责人率先谈到了问题,全市海域面积仅158.2平方公里,占全省0.24%,91公里岸线占全省1.24%,且全部海域均为禁养区。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让中山海洋经济从起点就面临制约。
面对先天不足与后天挑战,中山如何破局?
政府部门与镇街代表率先给出“解题方案”。市级层面,《中山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拟从五大方向系统布局:联动深圳完善陆海空铁交通体系,推进港口升级的“新港通航”;依托明阳、江龙船艇等龙头,打造船舶海工装备集聚区,推动传统产业嵌入海工供应链的“产业强海”;引导企业组建创新联盟,攻坚核心技术的“科技兴海”;加强海洋污染联防联控与红树林修复的“生态护海”;大力发展沿江滨海旅游新业态,激活水岸经济活力的“江海联动”。
作为岸线资源相对丰富的镇街,翠亨新区则锚定“海洋新城”目标,设立海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发展,利用海岸线打造海洋新城样板,融合湿地、美食古村等文旅资源,推动“海洋+文旅”深度融合。拥有扎实船舶制造基础与丰富咸淡水资源的神湾镇,则以“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为支点,谋划水经济示范带与粤港澳大湾区水上运动基地。
在如何利用好海洋资源方面,与会的三家企业代表也给出了各自的思路。
江龙船艇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席方远提出,“眼下国际市场对中国船舶的需求逐渐增加,欧洲船东更看重质量和服务,若中山能抓住这一机遇,在公务执法船、新能源船、风电运维船等细分领域,建立起技术和服务口碑,有望抢占国际市场。”作为海上风电龙头的明阳集团,则明确“海上+海外”的双海发展战略,推动中山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经济产业链分工。“我们持续深耕海上风电技术迭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步开拓多元化应用场景:联合高校研发无人设备用于风机运维,布局海上制氢探索‘绿电+绿氢’模式,在阳江打造海洋牧场,以‘飞海’合作模式建强耕海牧渔产业链。”明阳政府事务中心执行总经理孙嘉琳坦言,虽然第三季养殖示范成功收鱼,但养殖成本高、鱼种选育等问题仍需科技突破。

△“打造中山特色海洋经济”社科沙龙座谈会现场
针对这一痛点,斑马药业董事长温晓燕当场“接招”:“我们在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筛选、斑马鱼基因编辑和遗传改造方面已有丰富的积累,这些技术都可以用于鱼类品种的改良,比如抗病虫害鱼类培育、海水鱼淡水养殖技术,或能为明阳的海洋牧场提供解决方案。”温晓燕向与会专家介绍,海洋生物资源因其化学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强、成药潜力大,已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宝库。然而,传统海洋天然产物的药物发现受限于样品稀缺、规模化生产难、筛选效率低、成药周期长等瓶颈。斑马药业依托自主构建的斑马鱼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能够将海洋来源化合物的筛选效率提升1-2个数量级。

△斑马药业董事长温晓燕
温晓燕介绍,依托斑马鱼新药研发平台,企业已有案例成功筛选出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并获得小分子药专利。眼下斑马药业正计划联合广东海洋大学等机构探讨成立鱼类改良研究所,攻关抗病虫害鱼类培育等技术,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他十分期待能与明阳共同探索“风电+渔业+生物医药”的跨界融合。
这场就中山海洋经济的“短板”与“破局”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展开了一场关于“向海图强”的深度对话,展示了中山人探索海洋经济特色发展的清晰路径。
(来源:中山斑马药研)